为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务服务,区行政审批局直面审批节奏缓、步调慢、成效微的痛点,优化内控管理,实行分级分类审签,通过“科学划权、优化流转、监督问效”三重发力,为行政许可事项审批装上“加速器”,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省心便捷。
一、科学划权,告别“审核监督不规范”
过去,无论审批事项繁简、风险高低,大小事如何审、谁监管无明确流程和规定,导致审签程序不规范、监督质量不高,简单事项审签流程长、复杂事项监管缺位。对此,区行政审批局改革内控流程,结合事项风险等级、复杂程度及授权范围,制定《行政许可事项分级审签清单》,即办件交由审批股长审签、承诺件交由分管副局长审签、重大的承诺件及工程项目许可事项交由主要领导审签,明确审签权限、压缩审批流程,既压实责任,又强化监督,杜绝责任虚化、推诿扯皮,打破审签不规范的桎梏,打通审批服务“肠梗阻”。
二、优化流转,实现“数据跑路优服务”
聚焦内部流转节奏慢问题,打出流程优化“组合拳”:一是推行“审核合一”。适用分级审签的许可事项,审批人员审查材料时同步核准签字,变“分类报批”为“一步签审”,减少事务中转环节;二是强化“前置服务”。安排专人申报、指导、预审材料,排查要件不齐全、内容不规范、资质不符合等问题,一次性告知办事企业和群众材料是否合格,避免“退回补正、重复签批”;三是推行“数字赋能”。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推广电子签章,支持远程审签,缩短内部流转滞留期。
三、监督问效,确保“制度落地不走样”
为确保分级审签制度长效运行,确保制度符合实际。一是审签全程留痕,确保各环节责任可溯可查;二是将审批时效、一次性通过率、群众满意度等纳入绩效考核指标,以“考核杠杆”提升业务能力和服务效能;三是对分级审签情况“回头看”,解决新问题、新需求,动态调整审签目录与权限,让制度能用管用贴合实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