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金口河区旅游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乐山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生态和文化旅游胜地契机,区委、区政府结合实际,提出了“做强工业、做特农业、做优旅游业”和全力打造“旅游新兴地和精品山城”的思路,做优旅游业,就是要立足资源优势,稳健发展旅游业,做好旅游规划、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开发。我区坚持文经结合,文旅结合,加强旅游宣传营销,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配套功能日趋完善,组织开展大型文旅活动,打造大峡谷旅游品牌,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旅游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近五年来,我区旅游综合收入达4.5亿元,年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接待游客164.5万人次。
一、旅游资源禀赋高
金口河有着得天独厚的丰富的旅游资源,类型齐全,功能多样,极具有开发潜力和价值,为绝佳的地质景观、自然生态、人文旅游佳地。四川大渡河峡谷国家级地质公园、四川大瓦山国家湿地公园和八月林自然保护区是我区旅游“三张名片”。还成功申报大渡河金口大峡谷水利风景区、大瓦山五池水利风景区,大瓦山、天池湿地公园入选“四川100个最美观景拍摄点”。
四川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总面积56平方公里,长约26公里,堪与长江三峡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媲美,被誉为“地质天书”、旷世幽谷和“动植物公园”,于2001年被国家国土资源部评为国家级地质公园,2005年10月,被中国知名杂志《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十大最美峡谷”之一。
大瓦山国家湿地位于永胜乡的四川大瓦山天池国家湿地公园,有保存完整的冰川U型谷、刃脊、角峰、冰斗、冰蚀湖、冰碛物等晚更新世古冰川地貌,形成三大天然湖泊和两大泥潭沼泽,花草繁茂,景色优美。公园内最高峰大瓦山,是世界最大的孤峰状平顶山,海拔3236米,面积2400多亩,被20世纪初英国著名探险家、植物学家威尔逊誉为“诺亚方舟”。风景秀丽的湖光山色和奇形怪状的冰碛“乱石”互相呼应,造就了该湿地公园独有的风貌,被19世纪美国自然科学家贝伯尔称之为“世界最具魔力的天然公园”。于2011年3月,成功纳入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
位于共安彝族乡境内的八月林自然保护区,被誉为小九寨,总面积83955亩,海拔高度1200—3321米,林区内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银杏,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扭角羚。动植物资源丰富,目前正积极筹备申报省级森林公园。
区境内还有紫云山、小瓦山等众多自然景观,全国唯一的以铁道兵为题材的金口河铁兵博物馆、二战时期“血肉筑起的长路”乐西公路、茶马古道遗迹、举世闻名的成昆铁路、全国唯一的桥隧相连的关村坝洞中火车站、“三线建设”战备仓库等人文景观,也有着独具魅力的少数民族民俗风情,大渡河奇石根雕、彝族服饰、名贵中药材、永胜腊肉、乌杆天麻、道林子花椒、大渡河野生菌、高山老鹰茶等旅游产品畅销省内外。
我区还有着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东邻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及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西通世界纬度最低的现代冰川海螺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北靠全国最大的森林公园瓦屋山森林公园,南连西昌航天城,成为成都——乐山大佛——峨眉山——黑竹沟——大渡河大峡谷——海螺沟——雅安——成都旅游环线上的核心部位,并且同时也位于成都——乐山——西昌——昆明旅游热线上。
二、十二五期间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立足资源优势,宣传“三张名片”,提升旅游知名度
一是积极申报旅游资源。2011年3月,大瓦山湿地公园成功申报为省级湿地公园,并纳入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2014年成功申报大渡河金口大峡谷水利风景区、大瓦山五池水利风景区。
二是积极举办文旅活动,加强旅游宣传。成功举办两届“峡谷情”摄影大赛,开展了区县旅游局长访谈、旅游美文及摄影作品比赛、游客免费游区县、寻找“四川100个最美景观拍摄点”(大瓦山、天池湿地公园入选四川100个最美观景拍摄点);制定我区三大旅游路线精品路线,开展了旅游精品线路调研考察、龙腾狮跃闹元宵”游园活动、“大峡谷之春音乐会”等集文化、旅游、民俗于一体的活动,积极组织开展节日文化、广场文化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和“文化三下乡”活动,增强旅游吸引力。积极开展《旅游法》、《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
三是积极与电视台配合,加强影视拍摄。积极协助完成《跨越中国·途观之旅》——《蜀道绝迹》专题片、《江河万里行》、铁道老兵大型文献纪录片《永远的铁道兵》等拍摄工作。成昆铁路建设纪念碑及铁道兵博物馆被中央电视台选取为四川省唯一一个全国烈士纪念日直播点,在全国首个烈士纪念日当天在《新闻直播间》进行现场直播。
四是保护文化遗产,深入挖掘文化精髓,将文化与旅游深入融合。区保文物“蓑衣岭”、“褴褛开疆”石碑已成为大瓦山天池湿地公园重要的人文景观。将省级非保项目“三雄夺魁”编排成民族民俗展演活动,在各文化广场向游客展示,并参加了嘉州文化艺术节展演,赢得游客好评。
五是积极参加旅游活动,推进旅游宣传。组织参加了旅交会、“西博会”、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乐西路抗战文化研讨会、首届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成功开展乐山馆金口河展场和金口河分会场活动等系列活动)等全国全省旅游宣传推广活动,提升了金口河区旅游知名度。
(二)强化基础保障工作,做好旅游规划
成立了旅游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制定金口河区旅游综合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完成了《金口河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开展《金口河区旅游项目开发概念性规划》编制工作。
(三)加大投资力度,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以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为契机,不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四川大渡河峡谷景区和大瓦山天池湿地公园景区公路;完成了大峡谷碑复建、滨江怡景酒店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滨河路带状公园、全国唯一的铁道兵博物馆等建设;建成以大峡谷宾馆为龙头的宾馆、旅馆、饭店30余家,培育星级彝家乐、农家乐9家;完善旅游配套服务,开通城区到铁道兵博物馆的景区公交旅游专线;建成旅游停车场、接待咨询站(点)、制作景点介绍牌、旅游线路指示牌等,通过努力,我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
二是结合新农村建设、彝家新寨建设,创建、打造“小凉山最美彝寨”乡村旅游示范项目和品牌,主要有“世外桃源”胜利村、“醉美溪谷”象鼻村、“人间仙境”林丰村、“湖光山色”五池村、“半坡彝韵”迎春村、“梦幻水墨”顺河村,极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村寨,形成了我区旅游线路上亮丽的风景线。原任省委书记刘奇葆、现任省委书记王东明亲临我区彝家新寨,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四)强执法,抓监管,确保市场有序安全
旅游市场管理工作以旅游环境整治工作为统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旅游执法工作方案,组织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加强部门沟通协调,明确工作职责,确保旅游环境整治工作有序推进,顺利完成。
二是开展旅游市场执法,强化日常监管。有计划的对相关涉旅单位进行安全检查和排查,提高日常巡查频率,重点抓好春节、“两会”、“五一”、“十一”等假日旅游市场监管工作,认真组织开展了“旅游环境综合整治专项工作”、“百日安全生产专项活动”,为游客创造了一个安全良好的旅游环境。
三是成立假日旅游指挥中心,认真做好“十一”等黄金周假日旅游工作,营造繁荣有序的旅游环境。加强值班管理、强化应急值守,开通了值班电话和投诉电话,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有效杜绝了违规违法行为和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旅游安全零事故、旅游投诉零发生。
三、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金口河区虽然在文旅结合工作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采取了多种措施,由于国防建设的需要,加上我区地处偏远,经济落后,旅游业发展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目前,对旅游的重要性、可行性认识不够,“党委重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联动、市场运作”的旅游发展机制尚未形成,推进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不够具体明确,经营业主遇到困难,诉求渠道不畅通,解决途径不明确。政府、企业、集体、个人关心、投资、支持旅游发展的热情还不够高涨。
(二)旅游发展经费短缺
旅游发展经费短缺,因没有专项的扶持经费,未形成规模,现有业主大多是自筹资金开发产品,不仅导致旅游产品层次低下,开发粗放,许多高价值旅游资源处于原始状态,好项目上不去,精品特色形不成,而且导致市场营销资金投入不足,客源市场范围狭小、单一,是阻碍旅游业发展的一大问题。
(三)基础设施严重滞后
由地域及经济限制,我区旅游起步晚,旅游投入不足,交通、市政等公共服务设施,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相对滞后。许多硬件设施和目前的景观属于原始生态阶段,希望上级部门在建设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
(四)旅游专业人才短缺
旅游专业人才短缺,尤其是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旅游专职人员欠缺,旅游专业人才的缺乏,直接导致旅游管理和市场营销的落后,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还需提高。
(五)资源被阴影,被屏蔽
旅游资源禀赋高,但受乐山大佛、峨眉山旅游资源的影响,资源效应被屏蔽,跳出阴影,去行政化是金口河区旅游发展的首要难度。
四、旅游业发展思路
金口河区旅游工作将以乐山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为契机,紧紧围绕建设“大峨眉”环线上生态探险、红色旅游胜地为目标,着力打造四川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四川大瓦山国家湿地公园、八月林自然保护区三张旅游“名片”,发展以生态探险观光游、彝族风情游、红色怀旧游为主线的特色旅游。打造旅游精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推动生态资源优势向旅游经济发展优势转变,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带动群众增收。目标:到2020年,旅游总收入力争达到2.5亿元,初步建成集观光、科考、娱乐、购物于一体的峡谷休闲避暑度假基地。
五、旅游发展重点任务
(一)旅游项目建设:完善四川大瓦山国家湿地公园宣教、科研、生态旅游、社区服务等功能,实现生态效益显著、社会效益明显、经济效益良好的四川大瓦山国家湿地公园;修建一个规范的多功能的旅游服务游客接待中心;修建大瓦山景区公路;以枕头坝电站水库为基础,打造川南片区最大的库区水上综合运动休闲中心。
(二)景区景点建设:对四川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四川大瓦山国家湿地公园和八月林自然保护区进行科学合理开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巩固完善现有旅游景点建设。
(三)旅游线路:在旅游总规的框架内,根据我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及旅游规划与行业发展的同步性、紧密性、特殊性,分步实施,完成《金口河区旅游项目开发概念性规划》编制工作,下一步根据我区旅游发展态势和招商引资情况,适时启动《金口河区重点区域详细规划》编制工作。
根据乐山提出建设五大旅游专线中的西部彝族风情生态探秘环线和《乐山国际旅游目的地战略规划》中的“两核两极两线”(“两线指带动“夹江—沙湾—峨边—金口河自然人文生态风情游线”和“井研—五通桥—犍为—沐川—马边民俗文化特种体验旅游线”建设);打造以铁道兵博物馆为主的峡谷风光红色旅游线,以四川大瓦山国家湿地公园为主的生态健康自然风光旅游线,以金口大峡谷地质公园为主的科考探险旅游线的三条精品旅游线路。
(四)旅游产品打造:重点开发五大系列,即:民族工艺美术品系列、民族服饰系列、中药材保健品系列、绿色食品饮品系列、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纪念品系列。
5.旅游要素建设:完善丁木沟、白熊沟环山旅游栈道;在永和镇、永胜乡修建比较完善的医疗急救体系;建立旅游紧急救援中心,形成全区旅游安全突发事故处理保障体系,以应付旅游安全的突发事件;在大瓦山天池湿地公园修建汽车营地、旅游汽车租赁网点体系、网络信息设施,建立一个休闲自驾游的示范点。
6.星级宾馆饭店建设:力争创建三星级以上宾馆1家,使旅游宾馆饭店建设同旅游业发展相协调,以适应金口河区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7.乡村旅游建设:着力打造我区以三岔河风景区为主的民俗风情旅游线,打造林丰村、象鼻村、迎春村、顺河村等独具特色的彝家新寨示范旅游村寨,打造小凉山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力争发展省市级星级农家乐4家。
8.旅游市场管理:争取成立乐山市金口河区旅游执法大队(含旅游投诉统一受理机构),加大景区的保护监管力度。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主导机制,实施政府的强力主导
1、优化机构。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二是成立“区现代旅游产业发展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区旅游工作的领导;三是实行年度目标考核制度,将年度目标、任务、措施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乡镇及相关涉旅企业,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形成目标明确、责任到位、分工合作、齐抓共管、有序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四是把分别在四川大瓦山湿地公园、八月林自然保护区两个片区纳入旅游景区管委会管理;五是强化旅游行业主管部门职能;六是组建旅游行业协会。
2、建立制度。一是区旅游产业发展推进工作领导小组运行制度,即,定期召开领导小组全会制度、重大事项专题(或现场)办公会议制度、联系重大项目(包括旅游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制度、重大项目开发建设督办制度;二是建立由旅游产业发展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导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三是重大旅游项目及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目标考核制度。
3、构建平台。即“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条例指导、政策引导、企业主体”的“四导一主”的旅游产业发展运作平台。
(二)制定管理规则,实现产业的有序发展
1、规则。制定出台全区旅游发展管理办法,突出7个方面的纲性:规划编制及实施、资源的控制性保护、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旅游安全的防护、旅游市场的监管、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管理、旅游综合执法等。
2、标准。一是全面推行国家景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星级宾馆、星级旅游厕所、旅游道路、旅游标识等方面的建设和评定标准;二是制定乡村旅游、农家乐以及交通、餐饮、购物、住宿定点旅游接待单位等地方旅游建设、服务标准;三是健全旅游质量监督机制;四是制定旅游线路标准,实行旅游消费项目和旅游团队线路推荐制;五是制定实施旅行社、导游人员、旅游汽车司机服务标准管理制度。
3、模式。一是构建公共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建立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机制和旅游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二是推行便捷、适用的旅游核心资源身份证条型码管理模式;三是建立社会监督网络、义务监督网络、舆论监督网络。
(三)完善产业政策,推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制定出台《金口河区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从宏观上明确产业定位、战略目标、发展思路、工作重点、优惠政策、组织领导。
2、根据《金口河区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制定招商引资政策,对全区旅游资源但求所在、不求所有,尝试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坚持资源有限、资源有价的观念,寻求以资源换资金、以品牌换资金、以技术换资金的方式引大资、引优资。
(四)加大资金投入,增强旅游产业发展动力
1、加大政府引导性投入。建立区级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不少于200万元。
2、建立市场化投融资平台。组建多元化投资主体的担保公司,为主要服务乡村旅游及小型旅游企业发展旅游业提供融资担保。
3、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资。引导本地优势产业投入旅游发展。
4、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一是创新招商策略;二是坚持规模项目、优势项目整体开发、整体招商原则,引大资、引优资;三是细化客商进入优惠政策;四是制定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和办法。
(五)实施人才战略,满足旅游发展智力需求
1、寻求高端智力支持。一是与国内实力雄厚的旅游策划机构开展长期合作;二是聘请国内一流旅游专家开展旅游专业知识讲座,每年举办1—2期旅游形势报告、旅游专业培训。
2、引进专业旅游人才。一是培养选拔理念先进、专业水平高的干部进入区委、区政府的决策层和领导层;二是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旅游专业人员进入旅游行业主管部门;三是注重引进旅游规划设计、营销策划、经营管理的高、中级人才及实用型人才,制定相应优惠政策。
3、培训旅游从业人员。一是积极组织全区旅游从业人员参与上级旅游主管部门的行业培训;二是开展地校、企校合作;三是注重对旅游区内村民的思想教育和服务技能培训;四是适时开展升级培训,及时更新旅游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
4、联姻旅游专业机构。以旅游专业研究、策划机构为支撑,积极开展旅游专业研究。
(六)推进多方合作,构建大旅游发展平台
1、区域合作,借势发展。充分发挥区域交通路网优势,采取区域联席会议、业内合作高峰论坛等形式,与成都、乐山、峨眉山、黑竹沟、海螺沟、西昌、昆明等地,共同打造无障碍旅游区。
2、行业合作,强化内功。一是融合区域旅游产品,组合旅游精品线路,形成自身旅游的核心引力;二是引导餐饮、住宿、购物、娱乐、运输等多个行业实现有机衔接,形成联动机制;三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3、产业合作,提升效益。一是促进旅游与农业、旅游与文化联姻,打造复合型旅游产品。二是以规模农业为基础,大力开发地方系列旅游商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